discogs.com
今年九月底才初次使用 Discogs, 錯過了參與觀察該網站榮盛變化,空留手邊一堆丟也不是留也不是音樂出版品的尷尬,真是不勝唏噓。
令人頭疼的音樂收藏
十年前把家中書本清掉百分之九十五,拆掉二組 180 x 60 的組合板書架,住家空間裏佔據不少位置又一時無法清理的物品就剩下音樂CD 與 DVD……。有價值的書或可送去TAAZE 讀冊賣,再不濟就直接丟在門口讓陌生人揀走回收。相較之下音樂 CD的處理就有點麻煩頭痛,只能暫時繼續佔著空間。
最近有位朋友願意接收我個人音樂 CD 收藏中的古典類,便亳不留戀地讓他帶走其中三分之一。物品移交之際,先在 Discogs 建立帳戶並留下記錄,算是一種曾經擁有的紀念吧。
2000年初期有段時間蠻熱衷在 aNobii 記錄整理個人的藏書資料,當年出清實體書二手交易時,曾把賣書所留下的 ISBN 資料一并滙入到 aNobii 的個人書單裏頭。 這回要送走音樂CD前,也想如法泡制,遂找到 Discogs 網站服務來協助記錄自己的音樂收藏品,但現在老花眼已經無法負荷長時間手動輸入 CD ,改利用智慧型手機攝影機 + app 來掃碼記錄。
今年九月底才初次使用 Discogs,它自2000年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以創立時間點大概可將之評價為介於 web 1.5 ~ web 2.0 的網路公司,但實際體驗過覺得它應該在這時期歷經不少調整強化,無怪乎能在歷經幾波泡沫浪潮後依然穩健挻拔。我個人購買 CD 的高峯期大約是 1990~ 2006,2010年之後就轉向 itues, spotify,完全錯過了早期參與Discogs 網站榮盛變化,空留手邊一堆丟也不是留也不是音樂出版品的尷尬,真是有點不勝唏噓。
建立個人音樂收藏清單
運用 Discogs 記錄音樂收藏品的方式大至有二:
- smart phone with Discog app 直接下載 Discogs 手機版應用軟體,登入帳號,其 search 工作列右側有提供掃條碼功能的按鈕。只要把手機照相鏡頭對準 CD 條碼,它很快就會找出匹配的音樂專輯資料,確認正確後將該筆CD資料加入到個人的收集品清單。
- smart phone camera scanner => csv sheet output 前述動作雖然簡單直覺,但這樣在手機進行一筆一筆確認、挑選版本、修改、加入等流程速度過慢(尤其自己的手機老舊執行了十來回上述循環後就有點卡機)。另一個加快流水線提高效率的方式是:另行下載 scanner app,它能單純把手機相機當成條碼掃描機,再把所描入的多筆條碼資料輪出為一筆csv 檔案,再到電腦上一條一條查找 csv 的 barcode 是否有匹配符合的音樂出版品條目,大大地提高了資料找尋效率。
豐富音樂資料庫
當然不是所有附二維條碼的音樂 CD 都已被收錄在 Discogs 資料庫中,以我個人的實物收集品為例,其中大約有 10% barcode 查無記錄。這時候就需多花點時間個別處理,先在搜尋欄輪入 CD 的專輯名稱或演奏者看看是否有符合的候選名單(這往往因是該條目缺少了barcode 欄位或資料不正確),再從返回的搜尋結果中挑選符合自己的音樂版本。同樣的,如果 CD 外盒上沒有 barcode,可利用這種人工輸入文字來查找 discog 資料庫當中是否有符合者。如果上述方式都試過百分百肯定 Discogs 資料庫中尚未有某一筆音樂出版品條目,則用戶可以主動提交親手建立新的音樂 CD 資料。
據說 Discogs 目前資料庫裏頭 1千8 百萬筆音樂出版品資料多是來自用戶的無償貢獻(約 72萬用戶曾經提交建立新條目,註冊用戶人數肯定比這個數字更高),或許可以把它想像成是音樂出版品的維基百科或是書籍版的 aNobii,任何人都可以依循網站發佈規則,在上頭提交未出現過的音樂出版品資料(包含專輯、演出者藝人與音樂製作發行廠牌、出版品種類可再細分為 CD、LP黑膠、卡帶、錄音帶、DVD等),再藉由社群成員的投票來評斷所提交的音樂條目正確度與完整性。
1990年代末期後,個人電腦越來越普及,當年光碟機還算是標配,許多人的音樂播放硬體也從音響改成電腦。同時隨著電腦音樂播放軟體雨後春筍且不斷改進,只要把音樂CD放入光碟機,播放軟體會連網自動找出匹配的音軌資料,如曲目歌名演奏長度等。我想那些能在 Discogs 提交貢獻良多的資深用戶,是否採用了什麼自動連接 CDDB 的方法把資料轉錄過來?
一如早年有人批評愛編維基百科的用戶屬性可能多為白種人異性戀男性,Discogs 資料庫音樂也明顯以美國歐洲為大宗,主流的華語流行音樂近年來不乏有熱心用戶協助建立,相較之下,1990年代台灣本土唱片公司(尤其是獨立無名小廠)製作發行的音樂專輯就幾乎還未被放入。這時候我這個建檔閒人就可以出手,例如最想為 Discogs 加上的資料是來自南台灣本土唱片公司亞洲音樂於 1993整理發行一套七張台灣歌謠傳奇以及另一個台灣獨立音樂傳奇廠牌水晶音樂製作「台灣有聲資料庫」系列。
手動新增條目
discogs 站方雖然有一份發佈指南教學如何新增資料,但實際操作時還是遇上不少問題。例如演出者欄位,官方指南上有不少篇輻來解釋運用規則,一開始我不太明白它的作用與意圖,才知道 ANV (Artist Name Variation) 在中文資料上可能會用在演出者英文譯名與中文姓名之間的連結、同一名藝人可能有多個藝名或日文韓語譯名等情況。
簡單地分享一下自己提交新條目資料的不熟練經驗:
- 最好把實體CD放在手邊,也同時搜尋網路上是否有其它關於該片CD的資料或介紹
- Submissions頁面上半右側的"Add a release" 按鈕,即會自動轉換到新增出版品資料的編輯頁面(看下圖)
- 按欄位要求一一填入正確資料,後頭有紅字 * 者為必填欄位。如果 Artist 非單一個人或團體,則可以用 Various。如果該名藝人或演奏者未曾出現在 discogs 就比較麻煩 ,系統會要求要先新增 Artist 條目。但新增 Artist或唱片製作公司、出版發行啇等 條目要更高的點數權力,新手通常無法處理(至少我目前按指引規則,仍找不到方法,好像隨著提交越來越多,忽然就可以新增 artist, label 等類別的資料了),所以先取巧地使用"Traditional" 或"Folk"填在 artist欄位只求先順利通過檢核。
- 把該填的欄位資訊正確填入後,就可以向系統提交發佈。用戶每提交一筆新資料可以得到 4~5點分數(Rank Points),若對他人的資料進行修改補充則可得 1 點,嗯,點數本身沒什麼實際用途。
二手交易
Discogs 出道二十餘年依然不墬的原因之一大概是音樂市場對實體出版品仍有需求,因此它還提供了二手交易功能以繼續活絡此市場。有點像台灣的網路書店讀冊TAAZE兼作二手書販售,不過 Discogs 僅作為音樂出版品交易資訊的平台,交易仍由買方自行定價,買賣雙方直接溝通交涉,Discogs 並無涉入當中抽佣,頂多就是透過當事人之前留下/取得的評價來提醒其它用戶此人過往的信用口碑大至如何,如果發生交易糾紛大概也不關它的事。
要在 Discogs 賣二手CD,得先填好賣家基本資料(例如是否為職業級賣場或僅個人嗜好收集品釋出、姓名、地址、商品寄送方式與運費計算),還得提供帶照片的個人身份證明文件,官方認可的收付款方式則全部採 paypal 處理。目前觀察下來,台灣的使用者不多,更遑論利用它來進行交易(但也有兩三家獨立唱片行)。
想來自己利用此平台交易二手CD的機會不大,就僅作音樂收集品的數位目錄吧。